AG和记“温暖营商”源自温州城市的名称,链接全体市民的归属感;根植于商行天下的文化基因,调动世界温商的参与感;体现营商环境的温度,追求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强调环境的营造,激发全体干部的责任感。
通过全面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不断增强政策感知度、社会认同度、部门协同度、环境融合度,让企业群众在最优的营商环境中感知温州的温暖,全面打响“温暖营商”品牌AG和记。
1.加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1+14+N”企服中心体系化运行,迭代“一类事”服务场景。
2.推进涉企服务线上集成。高频涉企应用集成上架“帮企云”,做优“政策计算器”模块功能。
3.高效闭环解决涉企问题。推动涉企问题“一表通管”,健全问题分类分层分级交办、问题解决激励等机制。
4.全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动态梳理、及时发现、常态受理因政策调整或不配套不完善、行政监管不到位等导致企业合理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
5.开展“破梗阻优服务”专项行动。开展“中梗阻”问题自查自纠、线索大起底和“万人双评议”活动。
6.发布共襄温州发展场景清单。统筹全市适宜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落地的应用场景资源,为更多市内外企业、市场主体搭建开放对接平台,定期发布共襄温州发展场景清单。
7.发布投资温州发展机会清单。统筹城市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文旅设施经营等项目,加大储备地块招商,定期发布城市发展投资机会清单。
8.发布赋能温州发展需求清单。围绕我市“5+5+N”链主型企业,动态梳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生产协同配合需求,定期发布赋能温州发展需求清单。
9.谋大招强拓面提质。定制强城伙伴、招商首席服务官AG和记,力争每年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0个、超10亿元单体制造业项目30个、各类总部超100家。
10.强化产业落地空间要素保障。实施“数据得地”改革2.0版;用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因业制宜推进“工业上楼”;新开工小微企业园20个以上。
11.优化普惠小微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打造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建立优质企业便捷获贷评价标准和机制。
12.完善政府产业基金体制机制。开展合作基金管理机构公开遴选,提升市重点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水平。
13.培育壮大“数据要素X”。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动数安港入驻的重点数据企业突破500家。
14.加强孵化器热带雨林生态建设。鼓励招引孵化器专业运营团队;加快技术经理人队伍培养。
15.支持“一港五谷”建设营商环境高地。组建园区专业招商团队,完善园区服务体系,支持“一港五谷”率先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16.定制产业营商服务链。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产一链”定制差别化营商服务链。
17.推动多主体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和参与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探索跨平台实验设备和研发能力统筹化、市场化运营。
18.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机制,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种苗库。
19.推进青年群体创业友好。探索建立与青年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建设指引;鼓励各地制定青创人才服务保障政策。
20.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差异化补贴机制;绘制人才招引地图。
21.优化人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实施企业推、政府核、人才享的“问企识才”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
22.做好重点产业预防性合规。迭代建设一站式合规中心;推动市场主体合规体系运行效果与双随机监管等机制挂钩。
23.助力清廉民企建设。优化经济犯罪受理立案模式;治理涉民企内部贪腐;强化诉源治理。
24.推进商事解纷便企惠商。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推广“商事共享法庭”应用;推动破产企业金融信息一网通查、一件通办。
25.加强公正高效集成监管。健全重点行业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实施涉企执法“三码合一”改革。
26.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集成改革。完成快速预审备案3000家、知识产权维权援助1200件;建好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
27.规范提升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深化涉企中介“一类事”改革;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及应用。
28.完善招投标公优廉一体化监管机制。升级招投标数智监管平台,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29.推进中小微企业市场友好。探索信用良好中小微企业投标保证金减免;政府采购为中小微企业足量预留采购份额。
30.创新数字贸易发展机制。夯实数字贸易平台体系,建设数字贸易先行市和省数字贸易示范区。
31.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完善集装箱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政策;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32.提升通关口岸服务便利化水平。深化即决式布控改革试点应用,推广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举措,拓宽“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申报渠道。
33.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争取国家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先行试点;推进国际化标识系统改造,发展国际化教育。
34.推动外来人口安居优教AG和记。加大保租房建设筹集力度;优化企业外来员工随迁子女入学实施细则。
35.推进交通出行畅通高效。推进中心城区城际公交一体化;加快建设“两主三辅”综合客运枢纽。
36.落实容错纠错激励担当。鼓励干部敢为;细化容错纠错清单、容错操作规程等机制。
37.深化改革攻坚探索突破。鼓励地方敢闯;优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推进营商环境评价对标提质改革。
38.实施“亲清直通”暖企护企。鼓励企业敢干;开展“亲清护企”行动;不过度政策承诺、坚持有诺必践,切实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39.引导“温暖营商”全民参与。鼓励群众敢首创;建立营商环境建设全社会参与机制,策划系列全民参与活动,系统提升市民综合文明素养,加快塑造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