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和记网上有关“深圳入户测算积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深圳公积金贷款计算器怎么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最新修订完善的《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鼓励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推动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2024年深圳全面完成2024年全球招商大会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整备,启动“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打造行动,全年计划整备各类土地15平方公里,实际完成约20平方公里,完成率133.3%。
在地价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修正系数为0.5;经遴选的总部项目、重点产业项目修正系数为0.7,其中为扶持中小企业而推出的鼓励联合拿地政策修正系数为0.6。
据统计,2024年深圳普通工业用地(M1)地价的平均水平约357元/平方米(楼面单价,下同),新型产业用地(M0)地价的平均水平约1470元/平方米,让落户深圳的企业综合营商成本可承受、发展可持续。
除了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降低地价成本外,本次修订的地价测算规则附表还进一步降低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用地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产业发展用房需求,从地价方面支撑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修订后的《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附表明确:协议出让给市政府确定的投资主体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用地,出租对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地价可以适用0.5的产业发展导向修正系数。
据了解,深圳2024年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市宗地地价测算规则》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让企业能够以最便捷的途径、最优惠的价格获得产业发展空间,让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有”项目得到“七优”的国土空间保障。
依据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厂房、仓库、住宅、办公、商务公寓、商业、加油站等建筑类型的地价,修正系数为1。但具有民生保障功能的公共配套,如交通设施、综合管廊、文化遗产、体育设施、幼儿园、社会福利设施、社会停车场等修正系数为0.1;公用设施、市政设施及施工配套设施、训考场、殡葬设施、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科研用房等修正系数为0.3;游乐设施修正系数为0.4。
其中,深圳在地价优惠上给予公共住房发展倾斜,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的修正系数为0.3,人才住房的修正系数为0.4,产业配套宿舍的修正系数为0.6,棚户区改造项目修正系数为0.1,以市场杠杆推动“2035年建设170万套住房”的目标落地。
而今年发布的新规则,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地价标准调整至与拆除重建的同类城市更新项目地价标准保持一致,降低了棚户区改造的地价成本,提高市场主体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多渠道加快住房用地供应。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对2024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对2024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这或意味着,未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落户深圳,将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
此前几天,深圳还发布《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基本年限由5年调整至10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等,也引发广泛关注。
时间回到几年前,深圳率先给落户大学生发放补贴,并将人才直接核准落户的门槛降至大专学历,这一套“组合拳”曾拉开了全国重点城市的“抢人”大幕,引起了诸多城市跟随效仿。
观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那么,此次深圳率先收紧入户政策和提高人才补贴标准之后,是否又代表着一次转向?其它城市会否跟进深圳的做法?作为过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户门槛,未来10年城市的人才争夺格局是否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由于深圳最新版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出台,暂无法得知当前与2035年预期的人口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额”空间。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4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如今实际情况已大大超出预期,这或是深圳此番收紧入户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临着与深圳类似的处境,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达1868万,对比10年前增加了598万,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曾在《城市总体规划(2024-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目前来看,广州还剩下132万增量空间。
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长沙、武汉、苏州等在内的新一线万人。这些新一线城市,还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间?
常住人口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的成都,曾在其《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即未来15年,成都人口还可新增206万,而过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万。
郑州2024年常住人口达到1260万,首次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4年,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在汇报《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4-2035年)》时透露,基于城市定位,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对比来看,郑州还有540万的人口增长“余额”,年均可增加36万,但是对于郑州而言,1800万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个人口上限约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5月31日,杭州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4-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万人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000万人左右。按当前杭州1194万常住人口计,则还有306万的人口增长空间。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中2035年人口目标作为依据,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从而一定程度收紧户籍制度;但像郑州、武汉等城市,未来还将有较大人口增长空间,特别是郑州,有着河南全省近亿的人口腹地。
他继而指出,接下来新一线城市的户籍、人口政策并不会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常住人口规模直接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投入等指标,而一些重点城市人口数据对比2024年出现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此前人口数量被低估,相应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测算。
以深圳为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已是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调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AG和记、公共服务配置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有序,“应该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积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间使公共服务供给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释过新增高中学位存在“落地难”问题,主要就包括用地选址难、土地整备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紧了入户政策,但对本科以上学历且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人士仍然敞开了户籍大门,可以预见,深圳常住人口仍会继续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补齐存量人口公共服务缺口,还要应对未来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不只是深圳,诸多常住人口达到千万级体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挑战。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镇化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服务的建设在方向上明确了要增加供给,但在技术上,例如城市预留用地等方面还有短板,通过提高落户门槛适当缓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应该是长期趋势。
陆铭同时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应该尽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在城市用地方面,尽早预留适应未来人口增长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空间。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满足人口增加后的客观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综合配套,将可能越来越多地成为就业吸引力之外,另一个影响“抢人”成效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周仲高向记者表示,他在调查中发现,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人口吸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动因正由父代的“经济动力”(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等)转向子代的“社会动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和成长机会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务将成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选择登录方式,点击前往登录,按系统指引完成登录操作(如已进行公积金联名卡关联的,可跳过第五、六步骤,直接进入公积金业务办理页面);
登录完成后跳转回公积金业务办理页面,点击右上角去关联,跳转联名卡授权关联页面;
完成关联后返回公积金业务办理页面,点击快速链接-贷款额度试算,跳转贷款试算页面;
再贷款试算页面输入测算的可贷金额、每月还款额度、购房总价和首付款,选择贷款类型、贷款方式、家庭房屋套数和预计还款期数(有其他申请人的点击“添加共同申请人”),点击开始测算计算结果。
1、与市、镇职工、居民结婚的农村人口(包括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在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得迁入市、镇,其子女也应在农村落户。对确因长期病残生活难以自理,农村又无亲属依靠的,可准在市、镇落户。
2、市、镇职工在农村的父、母,不得迁入市、镇。如确无亲属依靠,生活难以自理,必须到市、镇投靠子女的,可准予落户。
市、镇职工寄养在农村的15周岁以下的子女,或原在农村无亲属照顾的15周岁以下的子女,可准予在市、镇落户。
3、符合国家规定调动的职工及随迁家属(随职工共同生活的市、镇吃商品粮人口),和按照国规定招收、分配的职工、学生,准予落户。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工、合同工、轮换工和亦工亦农人员,其户口不得迁入市、镇。
6、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因病残或家庭有特殊困难,符合国家规定,需要返回市、镇家中的,经市、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审查同意,准予落户。
7、调在高原地区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家属因气候不适应或无法随身抚养,需迁回市、镇、农村家中,或将未成年子女寄养在亲属处的,准予落户。
8、复员、,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符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经市、县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安置在市、镇的,准予落户。
10、对自由流动的人口应予劝阻,动员还乡。已从人员稠密地区流入边远人口稀少地区农村定居,并在生产队参加劳动的自流人口,应准予落户。
11、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和清理出来的就业人员,家在市、镇符合释放、清理条件的,经有关劳动单位事先同迁入地公安机关联系后,凭省、地公安机关劳改部门发给的证件,准予落户。
2、房产证在银行抵押的,以一个月内有效的房屋产权信息查询单(市、区房屋登记中心出具,下同)代替;
(二)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各层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每户(或
1.使用面积:指包括墙体结构面积在内的直接为办公、生产、经营或生活使用的面积和辅助用房的厨房、厕所或卫生间以及壁柜、户内过道、户内楼梯、阳台、地下室、附层(夹层)、2.2米以上(指建筑层高,含2.2米,以下同)的阁(暗)楼等的面积。在计算分户建筑面积时,如墙体属两户共有(即共墙),其所属面积由两户平均分摊。
2.公共面积:指建筑物主体内、户门以外可使用的面积,包括层高超过2.2米的单车库、设备层或技术层、室内外楼梯、楼梯悬挑平台、内外廊、门厅、电梯及机房、门斗、有柱雨蓬、突出屋面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
(1)应分摊的公共面积包括室内外楼梯、楼梯悬挑平台、内外廊、门厅、电梯房、多层建筑中突出屋面结构的楼梯间等。
(2)不能分摊的公共面积是前款所列之外,建筑报建时未计入容积率的公共面积和有关文件规定不进行分摊的公共面积,包括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消防避难层、地下室、半地下室、设备用房、梁底标高不高于2米的架空结构转换层和架空作为社会公众休憩或交通的场所等。
该户应分摊的公共面积=应分摊公共面积--------×该户使用面积各户使用面积之和。
对有多种不同功能的房屋(如综合楼、商住楼等),公共面积应参照其服务功能进行分
摊,即服务于整个建筑物所有使用功能房屋的公共面积应共同分摊,否则按其所服务的建筑功能分别进行分摊。
住宅平面以外,仅服务于住宅的公共面积(电梯间、楼梯间除外)应计入住宅部分进行分摊;住宅平面以外的电梯间和楼梯间,仅服务于住宅部分,但其通过其他建筑功能的楼层,则该电梯间和楼梯间的建筑面积按住宅部分面积和其它建筑面积的各自比例分配相应的分摊面积。
(五)公共面积(包括应分摊的和不应分摊的)应由房屋物业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其产权应属建筑物内参与分摊该公共面积的所有业主共同拥有,物业管理部门不得改变其使用功能或有偿出租(售)。
(一)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单层建筑物内如带有部分楼层者,亦应计算建筑面积。
(二)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如需分别计算建筑面积,当高跨为边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勒脚以上外墙表面至高跨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当高跨为中跨时,其建筑面积按勒脚以上两端山墙外表面间的水平长度乘以中柱外边线的水平宽度计算。
(三)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总和计算,其底层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四)地下室、半地下室、地下车间、仓库、商店、地下指挥部等及相应出入口的建筑面积按其上口外墙(不包括采光井、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五)用深基础做地下室架空加以利用,层高超过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的水平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六)坡地建筑物利用吊脚做架空层加以利用且层高超过2.2米的,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七)穿过建筑物的通道,建筑物内的门厅、大厅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门厅、大厅内回廊部分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九)电梯井、提物井、垃圾道、管道井、烟道等均按建筑物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十一)建筑物内的技术层或设备层,层高超过2.2米的,应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十二)有柱雨蓬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独立柱的雨蓬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十三)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柱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单排柱、独立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按顶盖的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十四)突出屋面的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按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十六)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凹阳台、挑阳台、有柱阳台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十七)建筑物墙外有顶盖和柱的走廊、檐廊按柱的外边线水平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十八)两个建筑物间有顶盖和柱的架空通廊,按通廊的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无顶盖的架空通廊按其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十九)室外楼梯作为主要通道和用于疏散的均按每层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楼内有楼梯室外楼梯按其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一)突出墙面的构件配件和艺术装饰,如:柱、垛、勒脚、台阶、挑檐、庭园、无柱雨蓬、悬挑窗台等。
(四)没有围护结构的屋顶水箱,建筑物上无顶盖的平台(露台)。舞台及后台悬挂幕布、布景的天桥、挑台。
(六)构筑物,如独立烟囱、烟道、油罐、贮油(水)池、贮仓、园库、地下人防干、支线等。
(一)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单位一律采用公制,即平方米(平方米),取位至0.01平方米。
(二)房屋面积测算的中误差按下式计算,允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MP=±(0.04根号下P+0.003P)
(三)在计算建筑物建筑面积时,如遇上述以外的情况,可参照上述细则精神办理。
2010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深圳举行,这一国家级盛会已经是连续第4年与深圳“结缘”。记者昨日从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提高对各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深圳将进一步调整各项人才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和住房购房补贴等各项优惠举措覆盖到应届毕业生和初期创业人员,同时,还将继续降低入户门槛,招揽更多人才入深。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大会自2007年移师深圳以来 ,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今年将是第4次与深圳“结缘”。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去年与深圳签订“长期落户深圳”的协议,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与深圳的缘分还将延续下去。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介绍,和往年相比,今年大会的内容更丰富,包括两大部分、三大板块、十大展区;对接更务实,将设置专门的项目洽谈对接区域,安排上百场各机构之间的对接会;交流更广泛,在去年增加台湾板块的基础上,今年首次将在美国成功举办了八届的“北美留交会”移入大会,组织“千名海归博士回国行”活动。
此外,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圳论坛”将以“人才改变世界”为主题,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人才智力流动的新情况、新格局,邀请国家友谊奖获得者、知名人士、世界著名科学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ceo等嘉宾到场“论道”。目前,大会组委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重点引智项目和成果,提前做好项目的前期对接工作,还先后与法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专家组织以及香港、台湾的相关机构进行了接触,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海外机构和上海、天津、河北、重庆等省市已提早预订了比往年规模更大的展位。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经济和区域发展政策所带来的要素流动、产业消长等全新态势中蕴藏着的巨大发展契机。”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在讲话中提到,深圳一定要充分借助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这个重要平台,构筑起与国内、国际沟通的桥梁,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个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只是提供了人才交流的平台,但要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深圳还有不少事情要做。2008年10月,深圳正式出台了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将人才划分为国家、地方和后备三个等级,继而从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科研津贴和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管理等6个方面为各级别的人才度身订造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然而,两年来,随着经济回暖,房价反弹,“高房价吓退来深人才”的呼声仍不绝于耳。
“根据‘1+6’文件的规定,过去我们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各项住房和购房补贴优惠政策主要是向中高层次人才倾斜,对应届毕业生和初期创业人员等层次相对降低的城市‘夹心层’人才惠及较少,但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由于他们初到深圳,积累较少,高房价下压力更大,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深圳的生活。”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向深圳市政府提交相关的建议:扩大保障性住房和各项住房和购房补贴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使之惠及应届毕业生等各个层次的人才。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尹耀棠此前做客电台“民心桥”时透露,住房补贴的办法有三种:一种可能是货币补贴与提供实物相结合;第二种可能是租住周转房和分配住房相结合;第三种可能是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等。扩大覆盖的政策还正在讨论中,有关的数据还在测算,今后对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措施将逐渐加大,在具体操作和措施上会越来越细化和个性化。
据王敏介绍,除了“1+6文件”外,深圳还将针对“海归”出台专门的认定标准,仿照当前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海外人才分为几个层级,然后对号入座为各个层次的海外来深人才提供不同级别的住房、科研创业资金、子女就学和配偶工作扶助标准。“这些政策如顺利获批,还将设置一定的追溯期,就是如果你是前两三年回国的,也可以申请享受新政策的各项优惠。”王敏说。
“相对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甚至和一些二线城市相比,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如从前了,不过人才流向的多样化,对全国而言是好事。”王敏说。为了吸引人才前来,深圳一再降低了入户的门槛,去年更是首次推出了“个人申报招调入户”政策,允许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等10类人员可以不受单位的指标限制,自行申报招调入深。
今年这一政策还会延续吗?“个人招调政策今年将继续实施,而且我们对各类人才入户深圳的门槛将会进一步降低。”王敏说,例如往年对于自行申报入深的本科毕业生的适用院校仅有30多所,今年将会提高到80多所,比去年翻上一倍。此外,深圳还会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需要,进一步扩大招调工入深的比例和数量。
王敏告诉记者,深圳目前的城市户籍人口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其中主要有3个来源:应届毕业生、招调工和户籍随迁人员,3类人员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在这三类人里面,应届的大中专毕业生往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因此我们要改善城市的人口机构,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平,就要大对这一类人才的吸引力。”王敏说,深圳将调整相关政策,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大支持和帮助,力争将应届毕业生入深比例从三分之一提高到50%左右。
而据尹耀棠此前透露,今年的招调工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预计4月20日启动。从人才总体数量看,深圳引进在职国内人才数量近几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吸引毕业生数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2005年以前深圳每年引进毕业生2.5万人以下,2006年以后,每年引进毕业生数量都超过3万人,2009年则接近4万人,而留学回国人员总量从2003年的56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9万余人。“深圳目前已有‘海归’超过3.6万人,占到了全广东的海外留学归来人员的50%,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载体。”王敏说。
5月底,深圳市人社局宣布,对2024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对2024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入户并在深圳全职工作的35岁以下的博士另行制定生活补贴政策。这或意味着,未来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落户深圳,将不再享受15000元和25000元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
此前几天,深圳还发布《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拟将人才落户的学历底线要求由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居住社保积分入户基本年限由5年调整至10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等,也引发广泛关注。
时间回到几年前,深圳率先给落户大学生发放补贴,并将人才直接核准落户的门槛降至大专学历,这一套“组合拳”曾拉开了全国重点城市的“抢人”大幕,引起了诸多城市跟随效仿。
观察人士指出,在人才政策方面,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那么,此次深圳率先收紧入户政策和提高人才补贴标准之后,是否又代表着一次转向?其它城市会否跟进深圳的做法?作为过去10年常住人口增量最大城市,深圳此番提高入户门槛,未来10年城市的人才争夺格局是否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达到1756万。由于深圳最新版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尚未出台,暂无法得知当前与2035年预期的人口目标之间还有多大的“差额”空间。但是,深圳此前曾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4年全市人口发展预期目标为1480万。如今实际情况已大大超出预期,这或是深圳此番收紧入户政策的主要背景。
一些城市或面临着与深圳类似的处境,2024年广州常住人口达1868万,对比10年前增加了598万,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曾在《城市总体规划(2024-2035年)》草案中提出,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同时按2500万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目前来看,广州还剩下132万增量空间。
深圳、广州两个一线城市之外,包括成都、西安、郑州、杭州、长沙、武汉、苏州等在内的新一线万人。这些新一线城市,还剩下多大的人口增量空间?
常住人口首次跨过2000万门槛的成都,曾在其《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中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即未来15年,成都人口还可新增206万,而过去10年成都人口增加了582万。
郑州2024年常住人口达到1260万,首次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2024年,郑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在汇报《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4-2035年)》时透露,基于城市定位,规划测算到2035年郑州人口将会达到1800万。对比来看,郑州还有540万的人口增长“余额”,年均可增加36万,但是对于郑州而言,1800万或许并不完全是一个人口上限约束值,也可能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5月31日,杭州发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4-2035年)》(草案),提出至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500万人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000万人左右。按当前杭州1194万常住人口计,则还有306万的人口增长空间。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中2035年人口目标作为依据,一些城市可能希望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从而一定程度收紧户籍制度;但像郑州、武汉等城市,未来还将有较大人口增长空间,特别是郑州,有着河南全省近亿的人口腹地。
他继而指出,接下来新一线城市的户籍、人口政策并不会一刀切,而更可能是“分城施策”。
常住人口规模直接影响一国或一个区域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人均财政投入等指标,而一些重点城市人口数据对比2024年出现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此前人口数量被低估,相应地,城市公共服务资源需求也有必要重新测算。
以深圳为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已是国内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调整人口政策也是希望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公共服务配置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有序,“应该看到深圳的特殊性,它面积仅2000平方公里,有限的土地空间使公共服务供给受限”。
深圳教育局此前曾解释过新增高中学位存在“落地难”问题,主要就包括用地选址难、土地整备慢等。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深圳收紧了入户政策,但对本科以上学历且符合一定年龄条件的人士仍然敞开了户籍大门,可以预见,深圳常住人口仍会继续增加。王梅也表示,除了要补齐存量人口公共服务缺口,还要应对未来新增人口的需求,深圳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
不只是深圳,诸多常住人口达到千万级体量的城市,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挑战。尤其是按照新型城镇化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城市按照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将是改革的大势所趋。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服务的建设在方向上明确了要增加供给,但在技术上,例如城市预留用地等方面还有短板,通过提高落户门槛适当缓解矛盾,可以理解,但不应该是长期趋势。
陆铭同时表示,深圳提醒了其它大城市,应该尽早注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特别是在城市用地方面,尽早预留适应未来人口增长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空间。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不仅仅是满足人口增加后的客观需求,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综合配套,将可能越来越多地成为就业吸引力之外,另一个影响“抢人”成效的关键因素。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周仲高向记者表示,他在调查中发现,优质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人口吸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动因正由父代的“经济动力”(获得较高经济收入和发展机会等)转向子代的“社会动力”(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条件和成长机会等),城市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务将成为人口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日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最新修订完善的《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鼓励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推动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
2024年深圳全面完成2024年全球招商大会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整备,启动“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打造行动,全年计划整备各类土地15平方公里,实际完成约20平方公里,完成率1333%。
在地价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修正系数为05;经遴选的总部项目、重点产业项目修正系数为07,其中为扶持中小企业而推出的鼓励联合拿地政策修正系数为06。
据统计,2024年深圳普通工业用地(M1)地价的平均水平约357元/平方米(楼面单价,下同),新型产业用地(M0)地价的平均水平约1470元/平方米,让落户深圳的企业综合营商成本可承受、发展可持续。
除了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降低地价成本外,本次修订的地价测算规则附表还进一步降低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用地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产业发展用房需求,从地价方面支撑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修订后的《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附表明确:协议出让给市政府确定的投资主体建设只租不售的创新型产业用房的用地,出租对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优势传统产业、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地价可以适用05的产业发展导向修正系数。
据了解,深圳2024年在国内率先出台《深圳市宗地地价测算规则》等一系列创新措施,让企业能够以最便捷的途径、最优惠的价格获得产业发展空间,让先行示范区的民生“七有”项目得到“七优”的国土空间保障。
依据深圳市地价测算规则,厂房、仓库、住宅、办公、商务公寓、商业、加油站等建筑类型的地价,修正系数为1。但具有民生保障功能的公共配套,如交通设施、综合管廊、文化遗产、体育设施、幼儿园、社会福利设施、社会停车场等修正系数为0.1;公用设施、市政设施及施工配套设施、训考场、殡葬设施、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科研用房等修正系数为0.3;游乐设施修正系数为0.4。
其中,深圳在地价优惠上给予公共住房发展倾斜,公共租赁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的修正系数为0.3,人才住房的修正系数为0.4,产业配套宿舍的修正系数为0.6,棚户区改造项目修正系数为0.1,以市场杠杆推动“2035年建设170万套住房”的目标落地。
而今年发布的新规则,将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地价标准调整至与拆除重建的同类城市更新项目地价标准保持一致,降低了棚户区改造的地价成本,提高市场主体参与棚户区改造的积极性,多渠道加快住房用地供应。
2010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深圳举行,这一国家级盛会已经是连续第4年与深圳“结缘”。记者昨日从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了提高对各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深圳将进一步调整各项人才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和住房购房补贴等各项优惠举措覆盖到应届毕业生和初期创业人员,同时,还将继续降低入户门槛,招揽更多人才入深。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自200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走过了9年的历程,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大会自2007年移师深圳以来 ,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今年将是第4次与深圳“结缘”。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去年与深圳签订“长期落户深圳”的协议,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与深圳的缘分还将延续下去。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介绍,和往年相比,今年大会的内容更丰富,包括两大部分、三大板块、十大展区;对接更务实,将设置专门的项目洽谈对接区域,安排上百场各机构之间的对接会;交流更广泛,在去年增加台湾板块的基础上,今年首次将在美国成功举办了八届的“北美留交会”移入大会,组织“千名海归博士回国行”活动。
此外,作为大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深圳论坛”将以“人才改变世界”为主题,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人才智力流动的新情况、新格局,邀请国家友谊奖获得者、知名人士、世界着名科学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ceo等嘉宾到场“论道”。目前,大会组委会正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重点引智项目和成果,提前做好项目的前期对接工作,还先后与法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专家组织以及香港、台湾的相关机构进行了接触,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些海外机构和上海、天津、河北、重庆等省市已提早预订了比往年规模更大的展位。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格局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经济和区域发展政策所带来的要素流动、产业消长等全新态势中蕴藏着的巨大发展契机。”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在讲话中提到,深圳一定要充分借助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这个重要平台,构筑起与国内、国际沟通的桥梁,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个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只是提供了人才交流的平台,但要真正吸引并留住人才,深圳还有不少事情要做。2008年10月,深圳正式出台了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6”文件,将人才划分为国家、地方和后备三个等级,继而从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科研津贴和国(境)外高级专家特聘管理等6个方面为各级别的人才度身订造了一套完善的服务体系。然而,两年来,随着经济回暖,房价反弹,“高房价吓退来深人才”的呼声仍不绝于耳。
“根据‘1+6’文件的规定,过去我们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各项住房和购房补贴优惠政策主要是向中高层次人才倾斜,对应届毕业生和初期创业人员等层次相对降低的城市‘夹心层’人才惠及较少,但实际上对于这部分人而言,由于他们初到深圳,积累较少,高房价下压力更大,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深圳的生活。”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向深圳市政府提交相关的建议:扩大保障性住房和各项住房和购房补贴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使之惠及应届毕业生等各个层次的人才。
据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尹耀棠此前做客电台“民心桥”时透露,住房补贴的办法有三种:一种可能是货币补贴与提供实物相结合;第二种可能是租住周转房和分配住房相结合;第三种可能是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等。扩大覆盖的政策还正在讨论中,有关的数据还在测算,今后对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激励措施将逐渐加大,在具体操作和措施上会越来越细化和个性化。
据王敏介绍,除了“1+6文件”外,深圳还将针对“海归”出台专门的认定标准,仿照当前的《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海外人才分为几个层级,然后对号入座为各个层次的海外来深人才提供不同级别的住房、科研创业资金、子女就学和配偶工作扶助标准。“这些政策如顺利获批,还将设置一定的追溯期,就是如果你是前两三年回国的,也可以申请享受新政策的各项优惠。”王敏说。
“相对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甚至和一些二线城市相比,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如从前了,不过人才流向的多样化,对全国而言是好事。”王敏说。为了吸引人才前来,深圳一再降低了入户的门槛,去年更是首次推出了“个人申报招调入户”政策,允许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学士以上学位等10类人员可以不受单位的指标限制,自行申报招调入深。
今年这一政策还会延续吗?“个人招调政策今年将继续实施,而且我们对各类人才入户深圳的门槛将会进一步降低。”王敏说,例如往年对于自行申报入深的本科毕业生的适用院校仅有30多所,今年将会提高到80多所,比去年翻上一倍。此外,深圳还会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需要,进一步扩大招调工入深的比例和数量。
王敏告诉记者,深圳目前的城市户籍人口每年有10%左右的增长,其中主要有3个来源:应届毕业生、招调工和户籍随迁人员,3类人员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在这三类人里面,应届的大中专毕业生往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因此我们要改善城市的人口机构,提高城市发展的水平,就要大对这一类人才的吸引力。”王敏说,深圳将调整相关政策,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大支持和帮助,力争将应届毕业生入深比例从三分之一提高到50%左右。
而据尹耀棠此前透露,今年的招调工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预计4月20日启动。从人才总体数量看,深圳引进在职国内人才数量近几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吸引毕业生数量也有一定幅度增长。2005年以前深圳每年引进毕业生2.5万人以下,2006年以后,每年引进毕业生数量都超过3万人,2009年则接近4万人,而留学回国人员总量从2003年的56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9万余人。“深圳目前已有‘海归’超过36万人,占到了全广东的海外留学归来人员的50%,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是吸引他们前来的重要载体。”王敏说。
7月2日晚间,深圳人社局官网发布了《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24年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指南》的通知。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获个税补贴额为:在2024年纳税年度内,申报人在深圳已纳税额,减去测算税额。而测算税额指的是:2024年纳税年度内申报人在深圳的个人所得按照香港的税法测算的应纳税额。2024年测算税额按标准税率法测算,即测算税额=申报人在深圳应纳税所得额×15%。
假设某境外高端人士2024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经补贴之后,最终的实际缴纳个税为15万元。
申报指南自2024年7月10日起实施。根据流程,受理机关对申请经过受理、审核、核算之后,对照发放名单,通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直接拨付至申报人提供的个人银行账户。
2024年6月,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出,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已缴税额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的15%计算的税额部分,由珠三角九市人民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曾有一位香港政策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较深港两地的个税差异:高端人才在深圳的最高税率高达45%,在香港是15%,这就相差了30%,再加上五险一金,如果雇员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是一样的,从雇主的角度,在深圳支付的成本可能要高出甚至50%到60%。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现在回来了很多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如果来到中国,要多缴这么多税,“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雷锋是把一切都献给国家、献给党。但是,毕竟这些顶级专家是从外国回到中国,不仅没有优惠,税收还高很多。
事实上,个税补贴早在深圳前海已经施行。2024年,深圳制定了《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认定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并于2024年起实施,获得认定的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超过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由深圳市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归还。
前海曾在2024年披露,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标香港“标准税率15%”的标准,打造了前海“类香港”的税收环境。个税补贴措施实施4年以来,共补贴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453人次,补贴金额合计超过173亿元。
位于深圳前海的微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智能科技产品公司,在“AI+工业机器人”领域提供产品方案。公司创始人赵紫州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这样一种个税补贴政策,对我们企业招人有很大的帮助。”
赵紫州说,“我们招的人学历背景比较高,所以比较贵,这就涉及到高个税,大家一般都是谈税后收入,前海执行的是最高15%税率,这对于企业缓解了很多压力,对个人也有吸引力。”
关于“深圳入户测算积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